(咖啡果香财源来)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隆阳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围绕“种好一棵树、织好一张网、牵好一头牛”的工作思路抓实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模式,为走好乡村振兴路奠定基础。
种好“醇香咖啡树”打造“隆阳咖啡特色区”
隆阳区作为省级“一县一业”咖啡特色县,不断以打造绿色咖啡示范园建设和运营模式为抓手,从品种、种植、管理、采摘等方面,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对咖企、咖农进行示范、培训,促进隆阳咖啡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咖农致富奔小康,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咖啡种植户1.5万户、5万余人,2020年实现加工产值8亿元,销售收入14.49亿元,人均收入0.3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7户,户均收入1.57万元,2020年咖啡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453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人。
(农户种植咖啡热情高涨)
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咖啡优质品牌。在栽培环节,指导农民进行绿色有机生产,在加工环节,从脱皮、脱胶、干燥等环节实行精细化加工,不断提升精品咖啡标准。1958年隆阳区小粒咖啡在英国伦敦市场上被评为一级品;1988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最高银质奖(未设金奖);1993年在比利时世界咖啡评比大会上荣获世界“尤里卡”金奖,并获“中国咖啡之冠”等美誉,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得过世界金奖的咖啡产品;2012年4月,获“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荣获“云南咖啡杯我最喜爱的云南咖啡”第一名;2019年3月荣获“2019年第四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暨第七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总冠军;获省著名商标4个(“云潞”“新寨”“十岸”“东宏”);名牌农产品3个(比顿咖啡、新寨焙炒咖啡豆、云潞咖啡豆)。咖啡衍生产品有咖啡果皮茶、咖啡花茶、胶囊咖啡、咖啡饮料等。
扩大有机咖啡种植,提质增效。2020年底隆阳区咖啡种植面积11.5万亩,面积主要分布在潞江镇82593亩(含潞江、新城农场、热经所基地的2777亩)占71.8%,芒宽乡31142亩,占27.1%,杨柳乡1050亩、瓦房乡150亩、兰城80亩,占1.1%。主要咖啡品种为卡蒂姆7963,种植面积11.2万亩,占97.4%,铁皮卡种植面积0.2万亩,占1.7%,其他品种有0.1万亩。2020年底隆阳区种植绿色有机咖啡基地17104亩,其中:有机基地面积11104亩、绿色基地面积6000亩。认证有机绿色产品47个,其中:绿色食品12个,有机产品35个。
(外国专家品尝保山咖啡饮品)
提升品牌效应增加线上销售。隆阳区咖啡各企业搭建咖啡线上销售渠道,以原材料销售、精细化加工产品销售和部分出口等方式销售到国内一二线城市。隆阳区有注册咖啡企业50家,2020年经营的规模咖啡企业2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其他企业8家。主要从事咖啡的种植、初加工、原材料收购、精深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线上产品品牌,如中咖、景兰、高晟庄园、云黎、新寨、比顿、云潞等等,全区有咖啡产业专业合作社52个(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8个);市级咖啡家庭农场4户。
立足优势抢抓机遇重振“永昌丝”品牌
蚕桑产业是隆阳区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永昌丝”一度名扬海内外。近年来,隆阳区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东桑西移”“浙商入滇”的机遇,按照“政府+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奋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并将蚕桑产业列入三项(核桃、茶叶、蚕桑)重点产业之一,力促全区蚕桑产业发展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给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的“助推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浙江省海宁市丝绸集团公司入驻隆阳,成立国家级龙头企业“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2008年8月被评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已注册“利根”商标。2020年,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与浙江凯喜雅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
(隆阳蚕丝名扬天下)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扎实推进贫困地区蚕桑基地建设,积极实行百亩以上连片种植,整村推进,避免产业冲突和烟桑矛盾。巩固提升老桑园,着力突破养蚕量,对产叶量低、病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狠抓管理,促使亩均养蚕达到2张,单张产茧达到45千克,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上。
(隆阳桑果农产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追捧)
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合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帮助重点村和专业村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并建设小蚕共育中心,既解决了小蚕饲养技术难的问题,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和整合财政涉农项目支持下,隆阳区蚕桑产业以新植桑园、新建大蚕房、新建小蚕共育中心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实行“以丰补歉、茧丝联动”,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政策,在茧丝市场低迷时,最大限度让利于蚕农。通过项目扶持与技术指导相结合,为产业发展增劲护航。
科技支撑、实现脱贫致富。隆阳区蚕桑技术部门利用“三区人才”“体系建设”等平台,深入贫困村开展技术及实作培训了一批蚕桑技术员,常年驻村为每一位农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逐户指导蚕农种桑养蚕,提高蚕农效益。经过不懈努力,蚕桑产业发展区域基本实现了从输血型扶贫到造血型扶贫的转变。蚕桑产业的发展对隆阳区广大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桑树抗旱能力强,不仅可以绿化山坡,而且可以涵养水土,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了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发展桑园7.3万亩,其中投产桑园3.4万亩,涉及14个乡镇(街道)、117个行政村,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51个。全区种桑养蚕户7850户,其中贫困户1805户,养蚕5.4万张,产茧2160吨,实现农业产值7800万元,户均增收9936元。
创新思路,构建“两江一河”肉牛产业带,全力打造“怒江高黎贡”无公害肉牛品牌
隆阳区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目标,优化肉牛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服务机制。先后在各乡镇优质肉牛养殖场开展肉牛精准化高效养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进良种选(繁)育体系建设;按规划以澜沧江、怒江、枯柯河区域为重点,为加快推进我区肉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百村千头”肉牛养殖工程,重点打造10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重点乡(镇),115个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的重点村,构建“两江一河”肉牛产业带,全力打造“怒江高黎贡”无公害肉牛品牌,目前,全区有51个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2个省级肉牛龙头企业,19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并于2020年12月与上海鹏欣集签署《10万头肉牛养殖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0亿元,按照1个重点县布局1个万头大型规模化示范养殖场、10个5000头、20个2000头规模养殖场的规模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在隆阳区打造10万头肉牛养殖规模的产业基地。
改良品种、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母畜扩繁、品种改良、饲草加工、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加工营销”六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高端肉牛扩量增效。做好开展高端肉牛品种改良、疫病疾病防控、科技培训服务,建立好肉牛档案,屠宰、加工、分割、包装、统一品牌和冷链物流为一体的深加工全产业链体系。
(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
肉牛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带动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的发展。截至2020年,全区共引进良种母牛0.32万头,肉牛养殖户达2.76万户,实现肉牛加工产值11800万元,销售额7400万元,其中贫困户1965户,户均年增收达5161元,能繁母牛保险投保4.6万头,发放肉牛产业贷款1.55亿元,开工新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5个,开展了培训23期1531人次。
下一步,隆阳区将围绕“种好咖啡树、抽好永昌丝、牵好有机牛”工作思路抓实农业产业,做好科学规划,高标准发展扶贫产业,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示范点,引领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有效提高咖啡、蚕桑以及养殖产业,保护咖农、蚕农和养殖户的利益,同时按照“三产融合、文旅兼容”的思路,利用咖啡、蚕桑、肉牛养殖及其产物独有的特色魅力,开发咖啡庄园、制作咖啡体验、桑园观光、养蚕体验、举办桑葚文化旅游节以及农垦文化体验,推动咖啡、蚕桑产业与旅游、文化等多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带动咖农、蚕农和养殖户增收致富,延伸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